质量管理中的七点思考

zmay12年前品质管理35
质量管理思维会决定质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结构的建立,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质量的好坏。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努力挖掘自己的思维,力图使之最科学。对于质量管理,我有如下观点:

一、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明白,因为质量是由制造者掌握的,他们将质量弄好了,产品就没有质量问题;如果他们将质量弄坏了,并不会因为有了检查就会变好。这是最简单的理解,更深一点的意思就是仅靠检查是控制不了质量的。

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很多人却不够深刻。质量的保证并不在制造者,而在于质量管理,检查只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为了保证质量。如果认为质量是由检查来控制是不对的,但如果认为质量与检查无关那就更不对了。

二、我们保证的是通过自己手中的产品质量全部合格,而不只是自己干得合格。
这一原则提示,上道工序的产品不合格,如果从我们手中流了过去,我们同样有责任。我们不但要干好所谓的“自己的活”,还要监督好其他人的活,这样才能做到全员参与。(这一原则直接影响到责任判定,很可能别人的问题,但由于“我”没有认真监督,而导致责任在“我”。)

三、我们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向管理者提供最真实的信息,而不是为了控制产品合格。
以前我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检查员查到了不合格的产品,马上督促责任人将其整修为合格,但并没有将这个情况记录于报表中。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你放心,我绝对能保证我查到的问题都会被整改好,既然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再记录都没有什么作用了。”其实,这位检查员认为他的检查是为了控制产品合格,彻底走入了“质量是靠检查保证”的误区。本来,如果他能将所有的都认真的检查,也是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但是,他能检查的项真是太少了,还有大部分的他无法检查的我们该如何保证呢?其实,我们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向管理者提供最真实的信息,让他们去教育、去管理,达到管理好整体质量的目的。这才能体现管理中的1+1>2的原则。如果质量管理中“检查”之后就没有其他管理行为了,那是无法保证整体质量的,充其量也只能保证检查到的产品的质量。

对于出问题之后追究检查员的责任,最直接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没有控制好产品质量,而是他们没有提供最真实的信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数据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原因是检查员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有意识是指本来应该检查出来的他们却没有检查出来,例如他们提供的胎胚合格率为98%,但后道工序却发现有50%的胎胚不合格;无意识是指他们的方式不当导致他们无法将问题检查出来,例如员工看见开始检查工艺了,自然会认真地干好,这时的情况与不检查时的情况是有很大区别的。(目前,我们对于出问题追究质监员的责任,原因是“我们认为他们没有控制好质量”,或者是“反正质量出了问题他们当然有责任”,这种认识就太肤浅了。)
#p#副标题#e#
四、我们监督的不是产品,而是行为。
这一点很重要,不合格的产品是不规范行为的必然结果。我们做的不是消灭不合格产品,而是要消灭不规范的行为,这也说明了管理的本质不是出了问题去纠正,而是保证不出问题。

而且不规范行为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但产品只是形容质量行为,也就是说,质量管理必须全方位从人的行为着手,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只从质量行为着手。看到很多的质量检查人员,热衷于对产品的检查,却忽视了对人的行为的控制,要记住:我们只是在无法监控人的行为时,才会用他们行为产生的结果——产品来反映他们的行为。

五、很多情况下我们都难以做到全项检查,这时我们的思维是:不要再刻意去增加检查的次数,我们要做的不是确保我们都能检查到,而是确保员工没有十足的把握能逃过监督。
永远要记住一点,如果有10000个点,我们抽查50个点与100个点效果是一样的,这时候,我们应该转换思维,不要再试图以增加检查次数来保证质量,我们要做的不是把50个点变成100个点,而是让操作工不知道我们要抽查哪50个点(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这50个点反映的内容更接近真实)。

六、程序越多就越保险吗?
人有一种思维,因为担心出问题,而将程序设计得多多的。虽然程序多了,对预防问题有好处,但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程序多了,程序偏差的可能性也相应多了。或许,会出现因为程序多而产生其它的问题。当然,程序的繁多肯定是一种浪费。程序在于严谨而不在于多。你如果问一群小学生1+1等于几,大概所有的人都会说是2,但如果你问他们1+5-4等于几,结果会是什么呢?

一个人一个小时挖一个坑,但60个人一分钟却挖不了一个坑,甚至60分钟也挖不了,而且60个人挖的坑还不如一个人挖的坑好,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这样。质量管理也如此,并不是程序复杂就好,也不是人多就佳。

七、检查人员素质就一定比员工高吗?
这个答案我就不说了。我要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有检查人员的素质就一定比员工的素质高的思想,检查人员也需要管理。其实,所有的管理人员都需要管理,如何管理呢?我认为应该由全体员工来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企业管理。

相关文章

品管圈发表会评审是有哪些评审要素?

要先设计好评分表,品管圈发表会,如果不做评审、评分,那有的圈就可能会不当一回事,而随便应付。发表会一般均有评审,评出名次,然而这种评审很不容易,为表公平公正,主办方一般聘七名左右的评审委员共同评审,再...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

1. 目的 对不合格品(含原辅料)进行严格控制,防止不良品流出,确保出厂产品质量符合顾客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进货检验,生产全过程及出厂后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 定义 &nb...

质量管理的系统

质量管理的系统

我国企业所推行的质量管理系统基本上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族标准。该系统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所制定的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顺应了以质量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国际市场潮流,对规范市场行为、加强质...

品管圈的产生及背景

1.品管圈活动的创始者——石川馨博士 QCC是1962年由日本科学技术连盟,以石川馨博士为首的一群品管专家研究创始的。   1962年之...

如何制订QCC营运体系?

如何制订QCC营运体系?

一、实施QCC时,TOP的方针要明确 QCC虽然成员都是由基层人员组成,但笔者一直强调,中高层主管、高层经营者也必须参与、支持、关心,QCC是全公司性的,是持续性的,一定要有全公司的推行组织及相关委...

实施QCC是TQM的一环

实施QCC是TQM的一环

1.学会开车,更要有车才有用 就让笔者举个例子来说明,或许会比较容易理解。假设某落后国家派了一群人到国外学习驾驶汽车,学成了,驾驶执照也有了,回国后,却没有汽车可开,就算把汽车也一起带回吧,能不能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