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生产维修的发展进程

zmay15年前生产管理62

战后日本的设备管理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事后修理阶段;预防维修阶段;生产维修阶段和全员生产维修阶段。
 
1.事后修理(BM)阶段(1950年以前)
日本在战前、战后的企业以事后维修为主。战后一段时期,日本经济陷人瘫痪,设备破旧,故障多,停产多,维修费用高,使生产的恢复十分缓慢。

2.预防维修(PM)阶段(1950~1960年)
50年代初,受美国的影响,日本企业引进了预防维修制度。对设备加强检查,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使故障停机大大减少,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在石油、化工、钢铁等流程工业系统,效果尤其明显。

3.生产维修(PM)阶段(1960~1970年)
日本生产一直受美国影响,随着美国生产维修体制的发展,日本也逐渐引入生产维修的做法。这种维修方式更贴近企业的实际,也更经济。生产维修对部分不重要的设备仍实行事后维修(BM),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剩维修。同时对重要设备通过检查和监测,实行预防维修(PM)。为了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随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这也就是改善维修(CM)。
 
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设计,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如何提高设备寿命,降低故障率,使设备少维修、易于维修,这也就是维修预防(MP)策略。维修预防的目的是使设备在设计时,就赋予其高可靠性和高维修性,最大可能地减少使用中的维修,其最高目标可达到无维修设计。日本在60年代到70年代是经济大发展的10年,家用设备生产发展很快。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的很多产品已实现无维修设计。

4.全员生产维修(TPM)阶段(1970年至今)
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又称全员生产维修体制,是日本前设备管理协会(中岛清一等人)在美国生产维修体制之后,在日本的Nippondenso电器公司试点的基础上,于1970年正式提出的。

在前三个阶段,日本基本上是学习美国的设备管理经验。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在设备管理上一方面继续学习其它国家的好经验,另一方面又进行了适合日本国情的创造,这就产生了全员生产维修体制。这一全员生产维修体制,既有对美国生产维修体制的继承,又有英国综合工程学的思想,还吸收了中国鞍钢宪法中工人参加、群众路线、合理化建议及劳动竞赛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日本人身体力行地把全员生产维修体制贯彻到底,并产生了突出的效果。

相关文章

不可不知的基本生产计划手法(小日程计划)

不可不知的基本生产计划手法(小日程计划)

小日程计划是以中日程计划为基础、按照单独的作业人员和设备而制订的计划。由于以制订1周到10天之内计划的情况居多,因此也被称为“每周生产计划”。 在小日程计划中,会以天、小时和...

生产订单的分析与统筹

生产订单的分析与统筹

生产订单的分析与统筹包括订单分析的内容及部门、订单分类、制订供货周期表、制订订单计划(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等内容。订单评审后,需对准备生产的订单进行分析,并进行统筹规划。 一、订...

木材染色技术现状与发展

自古以来人们就使用天然动植物色素作染料对衣物进行染色。靛蓝、五倍子和胭脂红等是我国古代最早应用的植物和动物染料。现代有机染料工业仅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19世纪中叶由于英国等西方工业国家编织工业的发展...

精益生产本质

精益生产的概念来源于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简称TPS)。丰田生产方式萌芽于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日本经济还未从战争的废墟中完全复苏,丰田公司正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设备改造管理工作流程

设备改造管理工作流程

设备改造管理工作流程...

服装生产进度追踪

1、派工员将依据《月份生产进度表》与《SLT时段派工三日计划表》进行材料配套状况查核。 2、对于三日计划所需生产的订单,若有欠料部分并影响到现厂生产,需在生产之前三小时内(针对裁断副料)找资材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