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主管成本掌控100招之44:职场中的"补位艺术",打造高协作团队的实战指南
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通常有一个术语“补位”,就是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一方的在进攻或防守的过程中由于不断运动而产生位置上的空缺,几乎同时,离他最近的队友会横移半步,直接把空缺位置填得严丝合缝,减少失分。
其实,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其实也是一片球场,补位意识同样适用,比如打印机突然罢工、客户凌晨要数据、展会临时缺讲解员……就需要看见“空位”时能本能的冲上去的员工。
作为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员工树立补位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员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可以适当地安排他们去做一些与之无关的其他工作,比如让前台妹妹偶尔参与客户回访,让技术宅男帮忙看看营销方案的逻辑漏洞等。这种额外的工作安排,需要根据员工从事工种的不同、能力的差别而区别对待,同时要循序渐进地增加员工的工作量,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而是在其有足够的处理、应对问题的能力的前提下,调整员工的工作。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管理者还要额外注意对他们的工作表现给予适时的肯定和奖励,让员工可以从中获得自豪感与满足感。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额外工作的报酬能够令员工更加主动地去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培养员工补位意识的时候,管理者要格外注意一点一人尽其才,即便是补位也不是随随便便地让一个员工去担任任意一个位置,还要看员工的特长和能力而定,比如某位质检员文采非常好,就可以让她试试宣传文案;某个程序员对用户体验有独到见解,就让他参与产品讨论等等。
在某企业中,有一位仓管员因为觉得公司的宣传人员所撰写的材料文笔生疏,于是主动去帮忙,帮助宣传员撰写了几万字的材料,交给公司的管理者过目。管理者看后非常满意,于是,就让这位仓管员帮助公司继续撰写各种材料,来传达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在仓管员身兼两种职位的过程中,管理者发现他确实有着不错的文笔,对于宣传工作的热情以及完成的程度明显要高于仓管工作,于是正式把仓管员调任到公司的宣传部门。果然,这位仓管员在宣传部门如鱼得水,工作表现得更为出色,并很快晋升为部门主管,要知道他在担任仓管员一职的三年时间里从未得到过晋升。可见,管理者在培养员工“补位意识”的过程中,还要能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找到更能发挥员工能力的工作场合,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员工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已经是一种无形的阻碍与制约,只知道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员工是缺乏创造力的,实际上已经为企业带来了损失,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就等于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要避免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管理者不要对那些“热心肠”员工吝啬一句当众的表扬,一次额外的奖励,当每个人都愿意多走一步、多搭把手,让这种热情持续下去,才能为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