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而异的生产计划术语的使用方式
在制订生产计划的必须要注意的是,哪怕是制造业普遍使用的生产相关术语,在实际使用中也并非只有一个意思。“成本”、“前置期”、“库存”等术语在制造现场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然而,由于使用者的立场和经历不同,因此存在着众多使用方式。假设某人提到了“降低成本”一词。那么根据该词所指的是产品别的成本还是公司整体成本,降低成本的研究方法会有所不同。另外,“缩短前置期”这一术语,也会由于所指部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
如果对这种善不加的理睬的话,在生产计划实施过程中往往就会出现阻碍。此时,如果能够迅速修改计划内容还算万幸,但是如果等到新的生产管理系统构筑完成之后再发现这一问题,那就为是已晚了。即便是常用词汇,也无法保证对方采用的是与自己同样的语义。一般来说,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就算是同一企业,也会因为部门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常常可见营业部门、财会部门、生产部门和经营者对同样的词汇分别使用不同的语义。
此外,在以制造业为客户的咨询业中,有些人员会使用生造词来进行指导,因此会出现在生产现场术语使用混乱的情况。制订生产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公司内部统一术语语义,以防止相关人员之间的沟通出现误解和分歧。
语义因使用者的不同而相异的情况有很多,比如“附加价值”。会计术语中的“附加价值”,是指从“外部销售部”中单纯减去“外部筹措额”的差额,而不去追究产生差额的内容,与TOC(约束理论)中所指的“有效产出”是同义词。然而可能受到日常生活中“价值”这个词的思维影响,有些人在使用时,认为“附加价值”中必须包含某些功能或者品牌形象。因此在交谈对象使用“附加价值”这一词语时,辨别对方的具体语义十分重要。